五百六十里面有几个十(五百八十里面有几个十)
目前是有很多朋友们对于五百八十里面有几个十这个信息比较感兴趣,那么小编也是收集了一些五百八十里面有几个十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会喜欢哦。
有58个十。根据除法580除以10=58。
除法中,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6除以2=3,1、2、3和6就是6的因数。6的因数有:1和6,2和3。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计算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时,因数需要是质因数。前者为左方各质因数的积,不包括底部的最终因数;后者则需要连同最终因数一起乘上。
除法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suàn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
《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而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此题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选为补充教材并且在部分五~六年级的课外习题所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